中耳炎到底是怎么回事?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各个年龄均可发病。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耳朵的结构说起。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中耳通过鼓膜与外耳分隔,通过咽鼓管与外界相连。而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时,鼓膜是完整的,所以就要考虑另外一个通路———咽鼓管了。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腔的唯一通道。当出现外感、鼻咽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时,炎症就会沿着咽鼓管蔓延至中耳腔,引起中耳粘膜水肿,粘膜下毛细血管增生和通透性增加,血管中的血浆渗出到中耳腔形成积液,从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当各种原因(如腺样体肥大、鼻息肉等)引起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粘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粘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积于中耳,也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发病呢?
与成人咽鼓管比起来,儿童的咽鼓管更平(接近水平位),管腔更短,内径更宽,所以炎症更容易进入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有哪些症状
1.听力下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出现耳痛、听力下降,可伴有自听增强感。有时候会随着体位变化听力时好时坏,还有些慢性患者自觉阴天耳聋加重、晴天耳聋减轻。一些孩子表现为对大人的呼唤不理睬,被误以为注意力不集中。
2.耳痛、堵闷感急性起病期可出现耳痛,多数表现为耳堵闷感。婴幼儿、儿童多以拽耳朵为主要表现。
3.耳鸣多呈间断性,症状一般不重。
一旦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应该做什么检查?
1.耳镜检查:可以直观的看到鼓膜的情况。急性期鼓膜充血;鼓室积液时鼓膜呈淡黄、橙黄色,或可见气泡影、液平面。
2.声阻抗: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型图是典型曲线,C型图提示咽鼓管功能不良。
3.纯音听阈测定:是判断听力损失程度的重要指标。
如何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积极防治感冒及鼻腔、鼻咽慢性疾病。
3.避免气压变化
患伤风鼻塞及其他鼻病出现严重鼻塞时,应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
4.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以免邪毒窜入耳窍
擤鼻方法①先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
擤鼻方法②将头稍微仰起,使鼻涕向后流,再轻轻吸鼻,使鼻涕经后鼻孔排出,流入口咽部,再轻轻吐出。
不正确的擤鼻方式容易使分泌物自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中耳炎应该怎么治疗?
保守治疗
早期患者宜作输液治疗或可配合氦氖激光,以激光光束照射耳部,可产生热、电磁、光化学等效应,具有止痛、消炎、抗感染、活血化瘀、疏调经络,组织修复等作用,绿色治疗无创伤,随治随走
咽鼓管吹张术:采用咽鼓管吹张器提供连续的、稳定的空气流进入鼻腔。在患者吞咽时,空气被传送到咽鼓管,从而使中耳通气。可缓解负耳压,并排尽积液和负压,恢复听力。无痛无创非药物治疗,适宜急慢性中耳炎早期患者
手术治疗
鼓膜置管术:在德国WOLF内窥镜下行鼓膜切开加鼓膜置管术。鼓室通风管在耳内存留大概3-6月,改善中耳的通气,利于液体的引流,促进咽鼓管功能的修复。有效改善通气,鼓膜契合度高,位置精准,利于引流。适宜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鼓膜修补术:在耳屏游离缘内侧弧形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于软骨膜与皮下组织之间分离,根据穿孔大小及形状修整软骨。在耳显微镜监视下,搔刮穿孔周围形成新鲜创面,然后将取下的耳屏软骨及软骨膜贴合,最后外耳加压包扎。术时短,创伤小,取材方便,融合度高,听力恢复快。适宜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改良乳突治疗术+鼓室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术:在德国蔡司显微镜下行改良乳突治疗术+鼓室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术。术中既能清除中耳各部的所有病灶,切除外耳道后上骨壁,使乳突腔、鼓窦向外耳道开放,同时又保留中耳的传声结构。微创治疗,手术损伤小,听力恢复快。适宜中耳乳突炎患者
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提醒您,如若发生疾病,建议前往正规的耳鼻咽喉科,不要病急乱投医。市场上有很多人会瞄准一些患者受该症折磨太过长久而乱投医,如果您还想了解比较详细的治疗方案,请在线联系025-85262032。
上一篇:预防中耳炎的四种方法
下一篇:中耳炎有哪些症状?